2022年1月10整理發(fā)布:青少年時期形成的觀念,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在人生要開始的時候,讓他們接受高尚的思想,修煉優(yōu)良的操行,形成健康的習慣。— 威廉·貝納德《哈佛家訓》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可以擺脫生活的煩惱做到衣食無憂,在等到組建家庭成為父母后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獨當一面、順風順水。但是真正可以做到這些的很少,其實孩子的童年生活是可以影響孩子一生發(fā)展的,能夠做好家庭教育的家長,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長大后也不會差。
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8位美國,而且相關的哈佛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榮獲諾貝爾獎的有158位,有18位菲爾茲獎的得主(世界第一)、有14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以及數(shù)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
應該可以說哈佛大學是接觸成功者最多的環(huán)境之一,這些精英在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同時更多的還是在哈佛大學留下了“成功的訣竅”。
為了充分了解到這么多大佬的智慧,威廉·貝納德選取了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名校近400年教育思想的精華,總結而成《哈佛家訓》,其中里面就講述了“養(yǎng)男孩的家庭,父母在這3方面心腸越硬,兒子將來越有出息”,今天就跟來大家分享一下。
1、家長舍得對孩子“放手”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有近85%的成功人士都很早就學會了獨立生活,在童年時期就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都表現(xiàn)的非常一致,可是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父母,依然會選擇提前為孩子做準備,從學習的安排到生活的安排,有很多孩子出了學校門書包都不用背。
家長一把就會往自己身上背,就這樣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會非常差,沒有獨立意識,從小就被溺愛的孩子不但難以融入集體,而且在情緒管理上,團體合作上都要低于獨立的孩子!甚至還會形成“媽寶男”、“啃老族”的可能,因此家長早點對孩子放手反而是件好事,可以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的能力。
2、家長舍得給孩子“花錢”
家長談到為孩子花錢,有許多家長都是奮不顧身的,為什么還要用舍得來形容呢?這不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嗎?
其實在《哈佛家訓》里面講到的“花錢”,意思是舍得給孩子做投資,吃穿喝固然要花錢,但是重點是在于性格的培養(yǎng)和習慣的養(yǎng)成。
像理科學霸以高分考上清華,《中國詩詞大會》上獲得冠軍的武亦姝一夜爆火,后來自己坦言是父母從小的詩詞教育引導的原因,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yǎng)了年少的武亦姝學會了自律,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心態(tài),就這一點就是父母從小買詩詞書籍,陪伴孩子學習的緣故。因此說家長的錢要花得恰到好處,懂得在教育上做好投資,孩子以后才會更加的優(yōu)秀。
3、家長舍得讓孩子“犯錯誤”
孩子小的時候是最容易犯錯誤的時候,多數(shù)父母遇到孩子犯錯時,立刻就會大發(fā)脾氣,希望孩子可以改掉壞毛病,最后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乖娃娃”,自己不敢犯錯誤,同時在脾氣不好的家長面前,也會表現(xiàn)得不主動畏畏縮縮,但是其實這種做法有些過激,《哈佛家訓》里面講孩子犯錯是正常的,需要家長去接受容納。
當我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時,就要試著原諒孩子會犯錯誤。孩子在失敗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學會控制情緒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成功是很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勇氣,假如孩子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那么怎么會取得成功呢?長大后又怎么會有出息呢?
一直認為優(yōu)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后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于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yǎng),有助于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