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聞發(fā)現(xiàn)有諸多的小伙伴們對于立秋節(jié)氣吃什么傳統(tǒng)美食這個都頗為感興趣的,那么小跳今天就來為大家梳理下具體的一些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1、吃西瓜是南方“立秋啃秋瓜”的習俗。秋天的這一天多吃西瓜,防止秋燥,久而久之就成了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吃西瓜,謂之吃秋?!边€有迎接秋天到來的意思。
2、吃秋桃。初秋時,大人和小孩都要吃秋桃,一人一個。吃完了,把石頭留著。等到除夕,把桃核扔到爐子里,燒成灰。人們認為這將拯救一年的瘟疫。
3、餃子,立秋了,當然要“搶秋肥”包餃子。餃子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物。立秋吃餃子叫“搶秋肥”。你搶我一個餃子,我搶你一個餃子。人們認為這可以使他們的身體強壯。
4、吃小紅豆,自唐宋以來,到了立秋,就有了一定要在井水中服用小紅豆的習俗。取七到十四顆小紅豆,面朝西,吞入井水中。據(jù)說秋天可以避免痢疾。有一種預測初秋天氣冷熱的民間習俗。東漢崔琰《四民月令》:“迎立秋,寒氣逼人;初秋的晚上很熱。”
5、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時用掛秤稱人的體重,與長夏時的體重相比較。因為夏天人們沒有什么食欲,而且飯菜清淡簡單。兩三個月后,他們會瘦一點。秋風一起來,想吃點好的,補充一點營養(yǎng),彌補夏天的損失。彌補的辦法就是“糊秋肥”:在立秋的這一天,各種肉類燉、烤、燜等等,“糊肉肥”。
6、山東萊西的立秋時節(jié),吃“渣滓”很流行。是一種用豆粉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吃了立秋的渣子,大人小孩不吐不拉”的說法。秋季是腸胃病的高發(fā)期,很多地區(qū)的民俗都有治病祈福一年健康的意思。四川和山東是這種民俗的典型代表。
7、吃“福源”,立秋時節(jié)是臺灣省龍眼的盛產(chǎn)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后,后代會成為大官,桂圓又叫“福源”,所以有句俗語:吃了福源生孫子。
8、吃茄子,俗話說:長夏長茄子,立秋吃茄子。初秋是吃茄子的好時候。立秋放瓜、蒸茄子脯、香糯湯等。前一天在院子里晾了一晚上,在初秋的時候把它們吃了。
9、吃涼糕,在金華市民心中,立秋吃西瓜涼糕是不可或缺的傳統(tǒng)習俗。什么是酷蛋糕?就是把紅薯淀粉熬成湯,倒在碗里。等第二天早上,形成一整塊。它看起來像一塊圓潤清澈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和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