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高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的之用法,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的含義及出處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原文節(jié)選
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3、譯文我對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嘆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后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學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
4、同游的四個人是: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國,王安上,字純甫。至和元年七月,臨川人王安石記。
二、作者簡介
5、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