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高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將相和的背景資料,將相和的背景資料是什么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將相和》故事的歷史背景
《將相和》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主要包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戰(zhàn)國時,秦始皇聽說趙國有一塊絕世寶玉“和氏璧”,很想得到它,便派使者去和趙王說自己愿意用城池何來換趙王的和氏璧,趙王直接拒絕擔心秦王會以此為由發(fā)兵趙國禍及百姓,趙王夜不能寐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藺相如毛遂自薦出使秦國并且讓趙王放心,他一定會將和氏璧帶回來。
趙王便派藺相如出使秦國,可是藺相如到了秦國之后,秦始皇只一味盯著和氏璧對城池之事只字不提,藺相如見勢頭不對便略施小計將和氏璧拿到手里,然后抓著和氏璧就想往柱子上撞,以此來要挾親王:以池換壁,否則人玉具亡。秦始皇不想背負背信棄義的罵名,心里卻又不是真的想用城池換和氏璧,無奈之下只得作罷,藺相如先讓人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而后自己也全身而退。藺相如回來后,趙王大為歡喜,封他為上大夫。而后藺相如又陪同趙王赴秦王的澠池之會,沒有讓秦王占了趙王半分便宜,趙王回來之后就拜藺相如為上卿。官位略高于趙國征戰(zhàn)多年的老將廉頗,廉頗是個心直口快的豪爽大將軍,心中對藺相如很是不服氣,便常常對人說自己以后若是見到這個文弱書生一定要好好羞辱羞辱他。生活中也是處處想和藺相如一爭高下,藺相如呢對廉頗卻是像老鼠見到貓一樣,能躲就躲,別人以為藺相如怕廉頗,藺相如對隨從們說自己并非是怕廉頗大將軍,而是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自己方能保趙國不被秦國侵略,自己不能為了和廉頗一爭高下而拋國家的安危不顧。廉頗后來聽到這些話后,羞愧難當,赤身背負荊條到藺相如的府上請求他原諒自己。藺相如熱情相待,二人此后成為了好朋友,齊心協(xié)力守護趙國安危。
二、《將相和》故事出自于哪里
1、《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