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高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誰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誰的名言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意思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穩(wěn)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沒。
2、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說統(tǒng)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wěn)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dāng)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3、這句話的含義很直白,就是把一個(gè)政權(quán)看作“舟”,而百姓是“水”?!八茌d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4、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出處(一)原文見《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duì)話。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宮之中,長(zhǎng)于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 也,未嘗知?jiǎng)谝?,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笨鬃釉唬骸熬鶈?,圣君之問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p>
5、孔子曰:“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 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 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yīng),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望 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shù)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6、(二)《荀子·王制篇》中有這么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p>
7、(三)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轉(zhuǎn)引這樣的觀點(diǎn)。見《貞觀政要·論政體》:“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以為可畏,誠如圣旨?!?/p>
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duì)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