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免费看国产欧美精品_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_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教育問答>

高校排名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每當各大世界大學排名發(fā)布之際,我們總會關注今年中國有多少所高校進入了前 100?清北有沒有更進一步?誰是世界第一?…… 熱鬧之余,不禁反思,如此排名依據(jù)是什么?排名高低是否能完全代表高校水平?排名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01

世界大學排名榜單大賞

起初,大學排名系統(tǒng)出自新聞界而非教育行業(yè)。1983 年,美國新聞界發(fā)布第一個大學排名系統(tǒng)。隨后,英國、法國和香港的新聞界也開始發(fā)布地區(qū)性的大學排名。與此同時,各種商業(yè)和研究機構開始陸續(xù)發(fā)布大學排名標準和榜單,以反映高等教育機構和學術項目的質量。再之后,全球范圍內的大學排名相繼發(fā)布。

粗略統(tǒng)計,目前我國普遍接受的世界大學排名有十余種。其中,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英國 QS 世界大學排名、美國 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中國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較為主流的四大排名。其他影響力較大的還有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shù)據(jù)庫(ESI)排名等。

嚴格意義上講,我國于 2003 年發(fā)布的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全球第一個世界大學排名。在此之前如泰晤士高等教育、QS 等雖成立時間早,但只發(fā)布本國大學排名。曾幾何時,印有大學排名的雜志、報紙,銷量更佳,成為賣點。在眾多機構組織發(fā)現(xiàn)全球范圍內排行同樣具有商業(yè)價值之后,諸如亞洲大學排名、年輕大學排名、大學聲譽排名等多維度排名榜單依次顯露。

每種排名均有自己的排名方法。由于排名統(tǒng)計口徑和數(shù)據(jù)來源各不相同,排名結果往往大相徑庭。以四大排名為例,中國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權重較為平均,教師獲獎、高被引科學家、N&S 論文和國際論文指標,均占 20%;QS 世界大學排名更注重學術聲譽;THE 世界大學排名注重教學、研究、論文引用等,均占 30%;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有關論文指標的占比達 30% - 47.5%。

02

看榜人

3 月,英國 QS 教育評估機構首席執(zhí)行官兼創(chuàng)始人發(fā)表聲明,因俄烏局勢將在新的大學排名中修改俄羅斯、白俄羅斯高校的條目,并停止與俄羅斯、白俄羅斯高校的合作。一時間令網(wǎng)友和海外學子驚呼:難道百年名校變?yōu)橐半u大學了?

QS 世界大學排名等榜單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世人眼中評定一所大學好壞的重要依據(jù)。但歸根結底,如 QS 等機構是一家教育機構,提供教育及升學就業(yè)、海外留學服務。高校與排名機構關系遠近或許也能影響排名高低。國內媒體曾曝出我國武書連排名中,可以“拿錢賣名次,給 50 萬可進前 100”。不能上榜,或不能獲得理想名次并不能代表全部。

不過,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已經在國內被很多用人單位、政府機構作為人才引進的標準。比如上海市取得世界排名前 500 名高校的國(境)外學位的留學回國人員可申請辦理上海市常住戶口,杭州則直接將四大排名中前 100 名高校取得海外博士學位,并在國外工作三年回國的人才列為 D 類市級領才。

海歸學子越多的院校在國內的知名度也會相應提高,有不少學子都是借鑒師哥師姐去留,選擇公司,投遞簡歷。不過更多情況下,放眼各大求職平臺,世界大學排名通常起到一定的篩選作用,在眾多簡歷中,篩選出 QS 前一百高校就如同篩選 985 211。世界名校影響力在國內求職競爭中不輸清北。但一刀切的做法有時也會錯失不被 QS 青睞的好學校的學生。有部分留學服務機構開設相關業(yè)務,幫助海歸學子優(yōu)化簡歷,分析、選擇就業(yè)公司,或手握內推資格,減輕求職壓力。

在選擇留學學校時,各類榜單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同樣,我國高校在世界大學排名中的位次也能為來華留學生提供選擇依據(jù)。高位者顯然能獲得更多的優(yōu)質留學生資源。

03

要中國特色,也要接軌世界

但世界大學排名會給中國大學乃至全球大學產生巨大的社會和輿論壓力。從上述各大排名指標權重中不難看出,與論文有關的指標權重較高。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教授周光禮認為,以文獻計量方法建構各種“洋標準”“洋指標”“洋名次”,將中國大學導向浮躁與功利。實際上,能夠被量化的東西可能并無價值,而有價值的東西往往不能量化。

由于教育質量難以測量,世界大學排名機構流行用投入指標代替產出指標。邏輯為:投入多,有質量;投入少,沒質量。在 2019 年 THE 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國大陸頂尖高校在引文影響力和研究收入方面得分較高,THE 將此歸結為對高等教育的持續(xù)投入。

在這種邏輯的影響下,中國大學評價開始關注生師比、生均圖書資料、生均校園面積、生均建筑面積、生均辦學經費等,其結果是把中國大學導向“成本最大化”的辦學路徑。其實,成本最大不意味著辦學質量最高,鋪張浪費辦不成世界一流大學。

長久以來,世界大學排名的出現(xiàn),讓部分大學產生了唯學術、唯論文的單一發(fā)展思路。2018 年,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俗稱“破五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相繼表示發(fā)表學術論文不再是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或者申請碩士學位的前置條件。

前不久發(fā)布的《“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明確,在具有可比性的領域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不唯排名、不唯數(shù)量指標。過去,中國通過借鑒英美等國家的高校建設模式,模仿發(fā)展綜合性大學。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已經開始著力堅定走“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發(fā)展道路。不再被各類排名裹挾。

目前,世界大學排名已經成為衡量是否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標志之一。“破五唯”后,我國在高校在世界排名中的位次或許會相應發(fā)生改變。成為世界一流,需要第三方機構參與評價審核。如何權衡學術研究和世界大學排名位次之間的關系,需要隨著“破五唯”工作的不斷深入進行相應補充調整,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但“破五唯”重點在于“破唯”而非全面禁止。從另一方面來說,世界大學排名中也不單單只看學術,雇主聲譽、國際化程度等方面同樣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世界大學排名位次不應成為我國著力發(fā)展目標,而僅是在堅持中國特色道路后的成績佐證。

結語

除“破五唯”外,從學科評估分級,到第二輪“雙一流”不區(qū)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取消 A 類 B 類……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教育部等多部門不希望高校將成績聚焦于“排名”,而是希望提高整體水平。但另一方面,由于知名的世界大學排名已經深入人心,國內外有留學意向的學子,都需要借助該類榜單,對未來留學院校進行初步選擇判斷。我們也需要在榜單中提高位次,并通過一系列政策,吸引來華留學生加入。世界大學排名的價值不可完全忽略。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