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āng zǐ,意思是借指故鄉(xiāng)。桑梓在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xiāng)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鄉(xiāng)。
桑梓的典故在我國古代,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yǎng)蠶,而梓樹的嫩葉可食,木材輕軟耐朽,是制作家具、樂器、棺材的美材,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食、住、用有著如此緊密的關(guān)系,所以古代的人們經(jīng)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
此外,在我國古代,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死者的墓前亦經(jīng)常栽種梓樹,分枝再生能力極強的桑樹和生長快速、材質(zhì)優(yōu)良的梓樹都被人們視為靈木,見到桑樹與梓樹,有魂歸故里之意。
由于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xiāng)的象征,“桑梓”也就成了故鄉(xiāng)的代名詞。
桑梓的出處1、《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尊敬止?!敝祆浼瘋鳎骸吧?、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東漢 以來向來以“桑梓”借指故鄉(xiāng)或鄉(xiāng)親父老。
2、 漢張衡《南都賦》:“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覩舊里焉?!?/p>
3、晉袁宏《后漢紀(jì)·明帝紀(jì)上》:“中國者,先王之桑梓也?!?/p>
4、唐 柳宗元 《聞黃鸝》詩:“鄉(xiāng)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5、《新唐書·韓琬傳》:“夫流亡之人非愛羈旅、忘桑梓也,歛重役亟,家產(chǎn)已空,鄰伍牽連,遂為游人?!?/p>
6、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四》:“某不材,見棄于時,桑梓羞之?!?/p>
7、明 梁云構(gòu)《袁節(jié)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伊拜前,陟拜后,使天下遡其桑梓,此某某(袁可立)同里人?!?/p>
8、明 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憲副》:“公(袁可立子)蓋深悲故里之凋殘,不堪永傷。而稔知桑梓之精悍,可當(dāng)召募?!?/p>
9、沈從文《王謝子弟》:“ 七爺 回信表示農(nóng)會固然情愿服務(wù),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wù),一面且與素志相合?!?/p>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桑梓指什么 出處有哪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