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的意思是“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學習過了?!边@句話出自《論語》,原句: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下面是關(guān)于這句話的原文翻譯及賞析,供大家查閱參考。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的原文【原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p>
【翻譯】
子夏說:“看重實際的德行,藐視表面的姿態(tài);伺侯父母,能夠竭盡全力;侍侯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學習過了?!?/p>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的賞析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個“未學”二字說的好,上則語錄的解釋中我說了孔子認為的三種人的不同認識,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不識一字,但能領(lǐng)悟禪宗真諦,“未學”也就是這個意思。能做到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即便是沒有學什么,便也是“生而知之”了,這種人用不著學了。子夏在這一點上和孔子的認識是相同的。實際上 ,世人認為子夏與子游同類,主要是從《子張》中認識的,這里子夏認識與孔子有子是一樣的。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的意思 具體含義是什么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