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于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借代、起興、夸張、對偶、比擬、排比等。
修辭手法及作用1、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3、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亮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4、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5、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6、排比:把內容密切關聯(lián)、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7、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8、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定。
9、起興:先說其他事物,再說要說的事物。
表現(xiàn)手法及作用1、聯(lián)想: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2、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lián)想、判斷、分析、綜合,制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3、虛實結合:是指現(xiàn)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錯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
4、襯托 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5、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妻子的漂亮,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
6、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7、象征: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8、對比對比 :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比 ,互相比較。
9、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10、照顧: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
11、動靜: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12、正側描寫: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亮、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13、直抒胸臆: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fā)感情。
15、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予作者的心志。
16、意象:意象,就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17、意境: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地。這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感情以及對生活的理解、認識和客觀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內在的意蘊的融合統(tǒng)一。
18、用典:用典實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
來源:高三網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修辭手法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