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中有一些通假字,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來看一下吧!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勿”或“毋”,不要。
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頭發(fā)。
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檢通“斂”,收斂,積蓄,約束。
5、雞豚狗彘(zhì)之畜,無失其時。無通“勿”或“毋”,不要。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p>
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p>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p>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p>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寡人之于國也通假字 有哪些通假字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