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是清代畫家鄭燮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詩人所贊頌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下面小編整理了古詩的詳細意思,來看一下!
《竹石》古詩詞的意思是:竹子的根系像是嘴巴一般緊緊地咬住青山,絲毫不放松,它將自己的根深植于巖石縫中,即便經(jīng)歷過千萬次風雨雷電的折磨和打擊,不管是東南西北風吹來,它都依然堅挺在那里,不為所動。
《竹石》這首古詩是一首詠物詩,古詩的作者是我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與文學家鄭板橋。表面寫的是竹子堅韌頑強的品質(zhì)特點,其實是在借寫竹子,來指代作者自己不畏強權,剛強勇敢,剛正不阿的的高潔品質(zhì)。
竹石古詩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錘百煉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古詩作者介紹鄭燮一般指鄭板橋(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竹石的詩句意思 全詩的翻譯是什么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