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漢族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少數(shù)民族祭月的活動內(nèi)容除了與漢族的中秋節(jié)相似外,還有極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動,比如壯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節(jié)”。
唐詩中最經(jīng)典的中秋詩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人王建,看起來比較陌生,但有一首大家一定很熟悉:“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首詩便是王建的代表作之一,可謂膾炙人口。而上面這首描寫中秋望月懷遠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同樣堪稱絕唱。
詩中前兩句寫景,“中庭地白樹棲鴉”描寫賞月環(huán)境:中庭月色如積水空明,清冷素潔,樹上鴉鵲也由聒鬧慢慢寂靜無聲,一派蕭瑟清美的賞月之景。
緊接著一句“冷露無聲濕桂花”,中秋正是桂花飄香之時,這一句啊看似寫人間桂花,但又宛然暗指月中桂花!此時的詩人在這冷氣襲人、桂香怡人的環(huán)境中賞月,而那廣寒深處,想必也是露珠清冷,沾濕桂花,意境耐人尋味!
前兩句描繪出了中秋之夜賞月之景,而后兩句卻宕開一筆,從一人望月聯(lián)想到天下人望月,從賞月之事深化到相思懷遠之情,意境由清冷之美專為闊大深遠。一句“不知秋思落誰家”寫出了人間所共有的秋思之情,似虛而實、含蓄雋永,蘊藉深沉!
王建的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境美極,中秋懷遠之情更是表現(xiàn)地思深情長,感染力極強,這一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也堪稱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向來感動著中秋佳節(jié)漂泊在外的游子離人!
最美的中秋節(jié)詩詞一、最親情的中秋詩詞
《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點評:明明是自己在長安,望月而遙想鄜州(今陜西省富縣)的親人。但詩歌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這種從對方設(shè)想的方式,寫出了一家人的真摯感情,經(jīng)常被后人借鑒。
二、最寂寥的中秋詩詞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xiàn)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jié),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三、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
《子夜吳歌·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點評:《子夜吳歌》分別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這首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丈夫(“良人”)。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李白描寫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等等,固然大部分不是寫中秋的。
四、最雄渾的中秋詩詞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殊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五、最清冷的中秋詩詞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fēng)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點評: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卻不是往年那個地方,自然,身邊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貶湓浦(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鄉(xiāng)不見,孤苦伶仃。詩歌清冷至極,悲苦無形。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中秋節(jié)最經(jīng)典的詩句 最美詩詞佳句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