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樂景寫哀、以景結(jié)情、借古諷今、渲染、烘托、用典、虛實結(jié)合,主要有這13種。
語文中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nèi)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乾坤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2、借景抒情
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發(fā)的感情、闡發(fā)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地。
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5、動靜結(jié)合
指對人、事、景處于動態(tài)或相對靜態(tài)時的描寫。
如: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tài)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tài),也就是在動態(tài)描寫中顯示出靜態(tài)。
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傷、凄楚的情緒。
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8、以景結(jié)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zhuǎn)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jié),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9、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
如:臺城六代競奢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劉禹錫《臺城》)
10、渲染
我國傳統(tǒng)畫技之一,后借用來指文藝創(chuàng)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所采納的強調(diào)、反復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亦稱“烘云托月”。指通過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xiàn)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jié)合起來使用。
如: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罚?/p>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3、虛實結(jié)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納側(cè)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jié)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如: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語文中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 包括哪幾種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