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事物價值大小的問題,要達到因物盡用,用物之大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掘事物的價值和作用,關(guān)鍵在用心,惟獨用心才干夠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點,才干夠發(fā)現(xiàn)事物的進展變化規(guī)律,才干夠發(fā)現(xiàn)事物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五石之瓠寓意惠子用的“大瓠之種”事例,意在譏諷莊子的學(xué)說大而無用;莊子用的“不龜手之藥”事例意在證明自己的學(xué)說大實用處,只是惠子不能通曉領(lǐng)悟.
啟發(fā):這篇寓言說明,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樣.對待事物,要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探究事物最大的價值,從而完美地利用它.
五石之瓠“石”是計算容量的單位,十斗為一石。瓠(hù),葫蘆《五石之瓠》節(jié)選自(莊子· 道遙游(《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04 年版),題目是編著加的。
《五石之瓠》原文及翻譯出自《莊子·內(nèi)篇·逍遙游》
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為事??吐勚?,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請與之?!笨偷弥?,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譯文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葫蘆的種子,我把它種到成熟,結(jié)成的葫蘆很大,有五石的容積。用來盛水和飲料,它的堅硬程度卻禁不起舉。剖開來作瓢,卻因太大而沒有適于它容納的東西。不是它不夠大,而是因為它沒實用處,所以我把它打破了。”莊子說:“你實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東西。宋國有一個善于制作防止皮膚凍裂的藥的人,祖祖輩輩以在水中漂洗棉絮為業(yè)。有人聽說了,就請求用百金買他的藥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量道:“我們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過幾金。
現(xiàn)在賣藥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賣給他吧?!蹦侨说昧怂幏?,便用它去說服吳王。越國來侵犯吳國,吳王便命他率領(lǐng)軍隊。冬天和越軍進行水戰(zhàn),把越軍打得大敗。吳王便將一塊土地封賞給他。能不使手裂開的藥是一樣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賞,而有的人卻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勞,就是因為用途不同?,F(xiàn)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蘆,為什么不考慮把它作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擔(dān)憂它大得無處可容,可見你的心如蓬草一樣屈曲不通?。 ?/p>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五石之瓠翻譯及告訴我們的道理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