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終生于北平。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nóng)學院。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從1964年開始,袁隆平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
實驗田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實驗田;如果不在實驗田,就一定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這是袁隆平說過的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這固然也是他真實的生活寫照。
袁隆平的第一塊實驗田在安江農(nóng)校,在該校的中古盤7號田內。1968年4月30日,700多株不育秧苗,被袁隆平與助手們小心翼翼地插入這塊田中。然而,18天后的夜里,這些不育秧苗被全部拔除,不知何人所為。
為了加速生殖不育秧苗,袁隆平把目光投向了日照時間更長,氣溫更適宜的南方。廣東、海南、福建……不少適于耕種雜交水稻的地方都開發(fā)了他的實驗田,田埂上、小路間都留下了袁隆平的足跡。
1979年5月,美國著名的圓環(huán)種子公司總經(jīng)理威爾其訪華,農(nóng)業(yè)部種子公司送給他1.5公斤雜交水稻。威爾其帶回國,當年就試種,立即獲得增產(chǎn)。到2005年,美國耕種雜交水稻80萬畝,平均畝產(chǎn)超過600公斤,比當?shù)亓挤N增產(chǎn)25%—35%以上。
在越南,到2005年,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近1000萬畝。而在菲律賓、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厄瓜多爾、幾內亞等一些國家,均已開始試種雜交水稻。
作文素材袁隆平不畏艱苦,將個人價值與奉獻社會結合
為了雜交水稻事業(yè),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視科學為生命。剛開始研究時,許多人說他是自討苦吃,他坦然回答:“為了大家不再餓肚子,我心甘愿意吃這個苦?!毖芯織l件的簡陋艱難、滇南育種遭遇大地震的威脅、上千次的實驗失敗,都動搖不了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強國必先強農(nóng),強農(nóng)必先強種。袁隆平深諳這個道理。
以實踐求索真理、驗證真理,不斷創(chuàng)新
科學家是真理的捍衛(wèi)者,是事實的追隨者。袁隆平堅信實踐能發(fā)現(xiàn)事實,發(fā)現(xiàn)真理,并能驗證真理。袁隆尋常說:“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和書本里面是種不出水稻來的?!?/p>
袁隆平認為,科學是沒有止境的。惟獨敢于探究敢于創(chuàng)新,才干成果迭出,常創(chuàng)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從平均畝產(chǎn)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產(chǎn)量,就證明了這句話。
淡泊名利,樹立正確的身價觀
作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雜交水稻培育技術更是“搖錢樹”,袁隆平完全可以憑借這些躋身富豪之列。甚至有機構評估“袁隆平”這個名字的品牌價值高達千億元。
但袁隆平表示,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安诲e,我身價值1008億,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錢嗎?沒有。我現(xiàn)在就是靠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生活,已經(jīng)很滿足了?!?/p>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袁隆平作文素材200 有什么作文事例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