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沛公,北亞父,東張良,西項王、項伯。門在東邊,項羽在西邊——離入口最遠的地方,是最尊貴的地方,這是中國座次文化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而按照中國的建造制度,房門(室)的開位在東方,所以,古人有“東向為尊”的說法。
鴻門宴上的座位安排在鴻門宴中,項羽是主,劉邦是客,你自己不敬客人也還罷了,竟然還把你的馬仔們都凌駕在客人之上。何況即使不論主賓關系,范增只是項羽身邊的謀士,劉邦確實獨立一方的老大,論理也應該將好的座位讓與劉邦而不是范增。所以,這是一個不合禮法的宴席,表面上吃飯飲酒,背地里卻暗流涌動。司馬遷描寫鴻門宴,對座次大寫特寫,光從座次的安排上,就把這種劍拔弩張的氛圍淋漓盡致地描述了出來。項羽不讀書的形象,此宴絕對記有一功。
鴻門宴的座位分析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時,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時,長者東向,幼者西向。賓主之間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為侍坐。鴻門宴上,項王、項伯東向座,亞父南向座,沛公北向座,張良西向座。項王、項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
宴設于項羽軍中帳內(nèi),劉邦為賓,從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項羽目中無人,自高自大,而力量的懸殊,劉邦的處境已令人憂心。再看項羽集團內(nèi)部,謀士范增在項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項伯,君臣隔閡,事不可謀已初露端倪。
在室內(nèi)禮節(jié)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墻前鋪席,坐在席上面向東,即所謂東向坐。其次是在北墻前鋪張席,面向南而坐。再其次是南墻前席上面向北而坐。最卑的位置是東邊面朝西的席位。清代學者凌廷堪在他的禮學名著《禮經(jīng)釋例》就更為確切地提出“室中以東向為尊”的說法。由此可以看出,鴻門宴座次的形式,就屬于這種室內(nèi)禮節(jié)活動的形式。項羽、項伯朝東而坐,最尊(項伯是項羽的叔父,項羽不能讓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僅次于項氏叔侄的位置;劉邦朝北而坐,又卑于范增;張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場人中最卑的了。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鴻門宴的座位安排用意及座位分析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