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術學科按照《浙江省一般 高中選考科目考試說明》的考核范圍和要求,保持試卷結構、難度、知識點分布的基本穩(wěn)定,素材選擇貼近學生生活,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注重學科素質,全面考查學生通用技術的學科能力,發(fā)揮選考對教學的引導作用。
浙江2021高考通用技術命題思路一、素材貼近學生生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通用技術課程立足培養(yǎng)及提高學生的技術素質,是一門注重實踐的課程。試題選用大量與實踐相關的題材,倡導教學中注重實踐課程的開展。如第4題選用的“金屬材料加工常用工具”題材,第6題選用的“金屬材料加工操作流程”題材,第10題選用的“常用電子元器件認知”題材等,都是學生實踐課程中接觸或關注的內容。
選用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以利于學生思維的展開。如第1題選用的“恒溫電烙鐵”題材,第2題選用的“手持充電式紫外線殺菌器”題材,第15題選用的“攔截飄蕩物的裝置”題材,第17題選用的“窗簾自動操縱電路”題材等。
二、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關注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緊扣考試大綱,不出偏題、怪題,不出有爭議的題,維護通用技術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選考電子操縱部分,第10題考查的是基本元器件的認知,第11題考查的是對簡單三極管操縱原理及繼電器電路中二極管作用的理解;第12題考查的是組合邏輯門電路分析;第13題考查電壓比較器的應用;第17題考查了簡單電子操縱系統(tǒng)的基本應用與設計,具體電路只涉及了三極管、比較器、555電路、繼電器等知識。全部內容無超綱,符合高中通用技術的教學要求。
命題過程中,始終貫通引導教學回歸基礎與教材的思想,強調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教學回到問題的本質、思維的訓練與提升上。
三、注重通用技術學科核心素質的考查
試卷環(huán)繞著通用技術學科核心素質展開。試題注重創(chuàng)新設計和物化能力等核心素質的考核。如第15題的“攔截飄蕩物的裝置”,素材來源于真實生活,并解決實際問題,且草圖方案有多種可能,有利于考核創(chuàng)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的素質。同時引導教學中關注創(chuàng)新思維的養(yǎng)成,提升學生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
第14小題的鋼板剪切機操縱系統(tǒng),以操縱的角度,考查學生工程思維的素質,并結合第5小題的物化能力,形成有機的結合。
第17小題的窗簾自動操縱電路,真實問題引領,以問題帶出任務,結合電路分析、設計、繪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考查了通用技術的核心素質。
通用技術:重視基礎 關注思維一、立足學科核心素質,凸顯學科特色
本次試卷除了連續(xù)以往對“圖樣表達”、“創(chuàng)新設計”、“物化能力”等核心素質的考查外,還較大幅度提升了“工程思維”的考查力度,進一步體現(xiàn)通用技術學科的育人價值。如第3題的提高鋼索夾緊裝置可靠性的連接件選擇;第7題的連桿機構受力形式分析;第8-9題的自動對位操縱系統(tǒng)的分析;第14題的鋼板剪切機的分析及第17題窗簾自動操縱電路的分析等均從“工程思維”維度考查學生知識實際運用和決策分析能力,具有很強的技術味兒,凸顯學科特色。第15題河面飄蕩物攔截裝置的設計與前幾次考題比較,既連續(xù)了以往“通過設計把電機轉動轉化為其他形式的機械運動”的設計理念,又在此基礎上對設計產品功能上做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強調了對“創(chuàng)新設計”和“圖樣表達”的考查。
二、基于真實的技術應用情境,強調技術問題的解決
本次試卷注重學科內容和真實情境相結合,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中評價考生的能力。試題較多地選擇基于實踐活動、聯(lián)系社會生活、工農業(yè)生產的真實技術應用情境,如恒溫電烙鐵、手持充電式紫外線殺菌器、鋼索夾緊裝置、自動對位操縱系統(tǒng)、鋼板剪切機、河面飄蕩物攔截裝置、窗簾自動操縱等。一方面通過真實的任務情境,闡明面臨的問題,考查學生對于技術問題的解決能力;另一方面,引領師生更為關注基于真實情境下的教與學。
三、環(huán)繞學科內容,重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學科內容是核心素質形成和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本次試題依據技術的概念和原理,強調學科內容的結構性和關聯(lián)性,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索技能運用的基礎和要求。如第4題工具的搭配使用、第5題尺寸的漏標、第6題選擇合理的加工流程、第7題分析連桿機構受力形式分析、第10題傳感器的選擇、第12題繼電器操縱電路的分析等試題強調學科內容的理解和應用,幸免了從孤立的學科知識角度排列 知識清單,引導教學回歸基礎與教材的思想。
來源:高三網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2021浙江高考通用技術試題權威評析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