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而孟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孟子只是發(fā)揚和繼承了儒家學說,被尊稱為亞圣。與孔子學說被后人稱為孔孟之道。孔子有個徒弟叫曾子,孔子有個孫子叫子思,曾子是子思的老師,子思是孟子的老師.
據(jù)考證,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前后),大約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元年)辭世。
當孟子出生的時候,孔子已經(jīng)死了將近100年,當時孔門的弟子沒有一個還活著。
孟子自己說過:“予未得孔之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彼绞绲囊馑际菦]有親身受教于某人,只是崇仰自認學生而已。孟子不是孔子的學生,他私淑的是什么人也不得而知,從他自己的話來看,他私淑的想必不是什么名人。
《史記.孟荀列傳》說孟子“受業(yè)于子思的門人?!笔穼W家認為這個說法是對的。子思,是孔子的孫子。
以上說法來源于我國著名古文字專家楊伯峻先生的《孟子譯注》。
孟子并非孔子的學生,但這并不影響他深受孔子學說的影響,成為儒學最重要的傳人,從而最終成為公認的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教的第二位大宗師--亞圣。
同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其中,孔子是眾所周知的至圣先師,繼承周公的“德”,發(fā)現(xiàn)了“仁”與“禮”.他把人的價值性(明顯不同于巫、鬼的一面)比如說仁義禮智信,高揚了起來.可是,據(jù)說孔子死后就“儒分為八”了,孟子、荀子大概就是其中兩家的繼承者.
孟子作為亞圣,主要發(fā)明了孔子的“仁”義.一是在強調(diào)人的價值性方面進一步做了自己的論證,比如惻隱(仁)、羞惡(義)、尊敬(禮)、辭讓(智)等四心,并提出“性善”論.二是明確提出了政權(quán)更替的標準是人心向背.當人心不在統(tǒng)治者身上時,造反是合理的.比如說商湯誅桀、武王伐紂.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孟子是孔子的學生嗎 他們什么關(guān)系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