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是個人名,她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據(jù)記載:念奴“善歌唱,聲出于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其聲“嬌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zhuǎn)轉(zhuǎn)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如鴛鴦戲水”。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
從《念奴嬌》詞牌名的來源典故講,這個曲子本身的特點(diǎn)應(yīng)該是高亢、嘹亮。另一方面從詞調(diào)的聲韻講,《念奴嬌》的用韻,以仄聲韻為定格。仄聲韻是指,上、去與入聲,他們適合表達(dá)挺拔、豪壯的感情。
其他詞牌名的由來1:望江南。
本名《謝秋娘》,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作,因白居易詞中有“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外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shù)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chuàng)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4: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5: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6:丑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稱《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7: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diào)。
8:定風(fēng)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fēng)流”一語。此調(diào)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fēng)流》、《定風(fēng)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0:風(fēng)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fēng)入松》歌,后取用為詞調(diào)。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bǔ)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念奴嬌詞牌名的由來是什么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