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很多人在生活里最愛的事件之一,歡迎走進本網(wǎng)站,今日小編講給大家?guī)硇∧瓯毙∧昴嫌惺裁凑f法的相關(guān)消息,感興趣的話跟著小編一起一探究竟吧!
01所謂“小年北小年南”是指南方有一個小年,北方也有一個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夜不在同一天,北方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南方大部分地區(qū),仍然保持著這天過小年的古老傳統(tǒng)。而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jié)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qū)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小年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zhǔn)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zhǔn)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風(fēng)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近代我國一些地方流傳,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其實,傳統(tǒng)上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南方、北方在清朝之前都是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拜灶王爺,北方地區(qū)百姓隨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在清朝中期之前,北方的祭灶日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北方人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如《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說,乾隆一朝,每年臘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寧宮。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jié)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區(qū)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qū),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tǒng)。
民間習(xí)俗:
1、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另外,據(jù)說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祭灶日期,由于各地風(fēng)俗習(xí)慣不同,其日期也不盡相同。
2、掃塵土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過了小年,離春節(jié)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zhǔn)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