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古文,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下面分享記承天寺夜游翻譯全文及注釋,供大家參考。
原文及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游的興致,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追尋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猶如積水那樣清亮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織,原來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注釋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
2.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臺案被貶黃州已經四年。
3.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
4.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行:散步。
5.念:考慮,想到。
6.遂:于是,就。至:到。尋:追尋。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天寺。
7.寢:睡,臥。
8.相與: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9.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凈明亮的樣子。
10.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感謝閱讀,以上就是記承天寺夜游翻譯全文及注釋的相關內容。希翼為大家整理的這篇記承天寺夜游翻譯全文及注釋內容能夠解決你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