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fā)現,數百萬年前,在恐龍統(tǒng)治即將結束時,地球的轉動速度比今天快得多。當時科學家說地球每年自轉 372 次,而現在是 365 次。這一信息來自對晚白堊世軟體動物貝殼化石的一項新研究。地球自轉更快意味著一天只持續(xù)了 23.5 小時,而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 24 小時。
科學家研究的特工軟體動物殼來自一種已滅絕且高度多樣化的群體,稱為粗蛤。這些生物長得非??欤刻於紩懦瞿贻?。與過去使用顯微鏡的人類研究人員相比,科學家們使用激光對貝殼的微小切片進行采樣,并更準確地計算年輪。
年輪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一年中的天數,并更準確地計算 7000 萬年前一天的長度。該研究發(fā)現證據表明,這些軟體動物具有光合作用共生體,可以促進現代珊瑚規(guī)模的珊瑚礁建設。該研究能夠獲得足夠高的分辨率,可以與古代雙殼類動物的快速生長速度相結合,以揭示有關該生物如何生活以及生長到一天中的一小部分的水條件的新細節(jié)。
該團隊表示,它每天大約有 4 到 5 個數據點,這在地質歷史中幾乎從未發(fā)現過??茖W家可以觀察 7000 萬年前的一天。對貝殼進行的化學分析表明,白堊紀晚期的海洋溫度比以前了解的要高,夏季溫度達到 104 華氏度,冬季超過 86 華氏度。
該團隊表示,夏季的高溫接近了軟體動物的生理極限。科學家們將激光聚焦在小塊殼上,形成直徑為 10 微米的孔。這些通道內的微量元素揭示了有關外殼形成時水的溫度和化學成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