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個人在宇宙中嗎?
這是現(xiàn)代天文學提出的最深刻的問題之一。但是,盡管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已大大增加,但這個問題仍未得到解答。我們知道類似地球的行星是普遍存在的,對于地球生命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我們仍然沒有找到關于地球以外生命的確切證據。也許我們問題的一部分是,我們主要是在尋找與自己相似的生活。外星生命有可能與地球截然不同,而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關于外星生命的猜測很多。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非碳基礎的生活上。泰坦(Titan)能否擁有以氮為基礎的生命,而甲烷替代水的作用?硅可以用作基本元素嗎?生物會像地球上的植物依賴于富含碳的土壤一樣依賴沙子嗎?有機生命能否在寒冷的太空中生存,也許在奧爾特云中的冰冷彗星上生存?
但是,有些科幻小說家經常探索甚至更荒誕的人生構想。在1980年代,作者羅伯特·L·弗沃德(Robert L. Forward)提出了一種基于生命的形式,它不是基于原子,而是基于原子核。在《龍蛋》中,他描述了一種生活在中子星表面的叫做cheela的物種。由于核相互作用的發(fā)生速度比原子化學快得多,因此,一個月之內,cheela文明就從簡單的工具轉變?yōu)橄冗M的技術。
雖然這是一個很棒的故事,但這個想法對尋找生活并沒有多大幫助。在小說中,只有當人類拜訪中子星時才發(fā)現(xiàn)它們。從光年至今無法發(fā)現(xiàn)Cheela文明。Forward還進行了很多揮舞動作,以推動故事發(fā)展。盡管核化學可能很復雜,但我們不知道它會產生一些類似DNA的結構,從而促進進化。
但是,最近,一個團隊更詳細地研究了這個想法。他們的論文既野蠻又投機,但讀起來很有趣。該小組提出了宇宙弦和磁性單極子,而不是依靠單純的核相互作用來發(fā)揮DNA的作用。宇宙弦是在物質創(chuàng)造過程中早期宇宙經歷相變時可能形成的假設裂縫。磁單極子是僅具有一個磁極(北或南)而不是所有已知的同時具有兩個磁極的粒子。盡管沒有證據表明這兩種情況都存在,但理論研究表明它們可能存在。
在該論文中,研究小組提出,單極子將沿著宇宙弦聚集,而恒星的引力可以捕獲這些弦??紤]到核在恒星核心內的湍流運動,這些串珠狀的弦可能會糾纏在一起,從而對信息進行編碼和復制。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也許它可能是核生命的種子。
所有這些都是投機性的,而且?guī)缀鯚o法證明。但是,研究小組建議,如果這樣的生命確實出現(xiàn)在恒星的核中,那么它就需要消耗一些核的能量才能生存。結果,它們的恒星可能比恒星模型預測的要快。有些恒星確實有過度的冷卻,但是您不需要宇宙線,單極子和核子生命來解釋它。
目前,尚無證據支持核生命,但此類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在地球生命的界限之外思考。宇宙通常比我們想象的要陌生,那里的生活可能比我們預期的要陌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