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的實驗室研究中,來自亥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AWI)的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專家研究了在飼喂極高的微塑性顆粒含量的飼料后,歐洲鱸魚幼小的肌肉組織會吸收多少微塑性顆粒。為期四個月。至少對于這種特殊的食用魚,他們的發(fā)現(xiàn)是個好消息:僅極少一部分被攝入的塑料顆粒進入了魚片。大部分被排出體外。專家們將這一發(fā)現(xiàn)作為第一個跡象表明,即使食用的魚遭受了極微塑性污染,魚片仍然可以安全食用。他們的研究現(xiàn)已發(fā)表在7月刊的《海洋污染公報》上。
到目前為止,魚類在其所有棲息地(河流,湖泊和海洋以及水產(chǎn)養(yǎng)殖中)都遭受了微塑性顆粒的侵蝕。此外,已經(jīng)證實動物將這些細小顆粒與食物一起攝入。在不來梅哈芬亥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AWI)的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水產(chǎn)養(yǎng)殖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調(diào)查了有多少種被攝入的顆粒物從水中進入。鱸魚的消化道到達血液,然后到達肌肉組織。AWI生物學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Sinem Zeytin博士解釋說:“這個問題與人類息息相關,特別是因為通常,我們不吃整條魚,包括其內(nèi)臟,而是只吃魚片。”研究。
在實驗室實驗中,給歐洲鱸魚(Dicentrarchus labrax)喂食了由魚粉,麥麩,維生素和魚油組成的顆粒,科學家們將這些顆粒與橙黃色熒光微粉顆?;旌狭?6周。所述顆粒的直徑為1-5微米(千分之一毫米),從而代表了微塑料的最小尺寸類別。在實驗過程中,每個鱸魚都攝入了約1.63億個這種微小的塑料微粒。實驗結(jié)束后,專家將魚歸檔以測量顆粒含量,同時還從它們的血液,腮,腸道和肝臟等內(nèi)臟器官中采集樣品,以進行后續(xù)分析。他們用苛性鉀加熱了菲力的一部分,完全溶解了肌肉組織。然后,將所得流體壓過捕獲所有塑料的過濾器。他們使用熒光顯微鏡對存在的顆粒數(shù)量進行了計數(shù)-首先是手動操作,然后是自動化技術。
每五克魚片一到兩個微塑料顆粒
結(jié)果令研究人員感到驚喜。Sinem Zeytin報告說:“盡管我們的鱸魚與其自然環(huán)境相比受到極高的微塑性污染,但最終每五克魚片只有1或2個顆粒。”“這與魚長得很好,身體健康的事實一起告訴我們,魚顯然可以隔離并排泄這些顆粒,然后才有機會滲透到它們的組織中。對于每個喜歡吃鱸魚的人來說,很好的消息,” AWI水產(chǎn)養(yǎng)殖研究小組負責人Matthew Slater博士補充說。
正如斯萊特(Slater)解釋的那樣,由于這項研究的性質(zhì),檢測到的那些塑料微粒也可能不是真正存在于肌肉細胞中,而是存在于小腓腸中的少量殘留血液中。AWI專家解釋說:“實際上,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顆粒從血液進入肌肉細胞的跡象。”話雖如此,對其他組織的初步分析證實,這些顆粒確實從消化道流向了血液。
但是,微塑料顆粒如何從消化道進入血液呢?根據(jù)Sinem Zeytin的說法,“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兩種方法:要么微小的塑料碎片設法擠入腸壁中的兩個細胞之間,要么特殊的轉(zhuǎn)運細胞主動將顆粒與飼料的其余部分分離并傳遞給,就像它們與礦物質(zhì)和營養(yǎng)素一樣。”
這兩個過程中哪個是主要過程,是否還有其他過程,以及每個過程中的粒子傳輸如何工作,這是專家們在以后的實驗中將尋求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