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Rosetta)數據的全面綜合顯示了它的目標彗星在飛船觀測的兩年中是如何反復改變顏色的。變色龍彗星的核在靠近太陽時逐漸變紅,然后返回深空再次變紅。
就像變色龍根據其環(huán)境改變顏色一樣,彗星67P / Churyumov-Gerasimenko也是如此。與變色龍不同,67P / CG的顏色變化反映了彗星表面和周圍暴露的水冰量。
羅塞塔(Rosetta)任務開始時,航天器與彗星會合,而彗星距離太陽還很遠。在這樣的距離下,表面被灰塵覆蓋,幾乎看不到冰。這意味著當用VIRTIS(可見光和紅外熱成像光譜儀)儀器分析時,表面呈現紅色。
隨著彗星越來越近,它越過了一個重要的邊界,即霜凍線。發(fā)生在距離太陽比地球大約三倍的距離處,霜凍線內的任何東西都會被太陽充分加熱,從而冰會變成氣體,這個過程稱為升華。
當羅塞塔沿著67P / CG越過霜凍線時,VIRTIS開始注意到彗星變色。隨著彗星接近太陽,熱量增加,隱藏的水冰也開始升華,也推走了塵埃顆粒。這顯示出原始冰層,這使核變得更藍,如VIRTIS所見。
圍繞彗核,情況發(fā)生了逆轉。當彗星遠離太陽時,彗星周圍幾乎沒有灰塵,但是其中含有水冰,因此看起來更藍。周圍的塵埃云稱為昏迷。
隨著彗星越過霜凍線,核周圍塵埃中的冰迅速升華,僅留下脫水的塵埃。因此,昏迷在接近近日點時變得更紅,這是最接近太陽的點。
一旦彗星回到外部太陽系,VIRTIS就會顯示顏色情況再次反轉,因此核變得更紅,彗形變藍。